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平兰花卉市场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平兰花卉市场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现代人写诗真的需要押平水韵吗?
我是寒风卷落英,头条号主要以古诗词为主。以前也写文提到过这个问题。今天再来系统说一下。
现代人写诗用什么韵。首先要看写什么诗。
如果写现代诗自由诗,则不必押韵。这样的诗现在很多,大家都明白。
而有一种现代诗需要押韵,那就是韵脚诗。比如臧克家的《当炉女》
去年,什么都是他一手担当,
喉咙里,痰呼呼的响,
应和着手里的风箱,
她坐在门槛上守着安详,
小儿在怀里,大儿在腿上,
她眼睛里笑出了感谢的灵光。
什么叫现代人?大家都明白,什么叫现代诗大家,有一部分人弄不明白。当宋朝人称自己为现代人,相对唐朝以前的人为古人。但《平水韵》是宋人总结唐朝以前至宋朝(平水韵产生前)古体诗,格律诗用韵精华。《平水韵》是作者为平水人,而不是平水方言。
我认为:写古体诗,(特别是格律诗)。必须用平水韵(或佩文诗韵),按格律诗的定义:平,仄,入不能混押,必须一韵到底。(2)邻韵不可混押。所以不管宋朝有《词林正韵》,写古体诗或格律诗,若用《词林正韵》必贻笑大方,为门外汉。后,元朝有《中原音韵》其最大特点是消灭了入声字,那么元朝人写格律诗用平水韵,写格律词用《格林正韵》,写元曲用《中原音韵》,到了明清,盛行白话***,***中未标古诗(或格律诗),格律词 ,所写的应是当时的韵(但未见有此方面的韵书。时至今日,凡是名家,写格律诗都用平水韵,写格律词都用《词林正韵》连主张白话诗的胡适,陈独秀,鲁迅,郭沫若……都如此。
所谓:古体诗(格律诗),格律词,元曲,白话诗,现代诗,当代流行诗(指不用押韵的,全西化的,随意断句,过行,或几十字一句的,如散文,日记,***的所谓诗)。这是诗的名称体裁。就如体育运动:蓝球,足球,排球,棒球,橄榄球,乒乓球,桌球……都是球而其比赛,游戏规则岂可混淆?
总而言之:写古体诗(格律诗)必须用平水韵,写格律词 必须用《词林正韵》,写元曲必须用《中原音韵》,写白话诗,现代诗可用白话韵(或是民国前的各种方言,或注音字母韵)或普通话韵(按新华字典的韵母为韵部 ,比专家研究的《中华新韵》还科学,易普及)。写当代流行西化诗,什么韵都不用用(中国诗词定义:无韵不成诗,这是诗吗?会写文字的皆是诗人了)
上拙见,欢迎专家,学者,大咖批评,批判!
现代人写诗真的需要押平水韵吗?
题主提到平水韵,那么写诗一定是指写旧体诗词了,旧体诗用平水韵,词用词林正韵,这里统称为古韵。中华诗词学会在十几年前制定了中华新韵,下面统称为新韵。
现代文学一般是指1919-1949,当代文学是指1949至今,1949年以前的“现代”人写旧体诗词都是按照古韵的。即使是不讲格律、邻韵可通押的古体诗也是用古韵。
1919年白话文运动以后,出现了新诗,虽然也有闻一多等新格律派讲究“三美”,但是但今天来看,新诗押韵几乎完全自由了,各种体百花齐放。
按照题主的本意来说,“现代”应该就是指的“现在”,那么现在斜旧体诗词是否必须用古韵呢?
当然不是必要条件了,现在写诗又不需要参加科举,想不想用古韵完全看自己,不需要看别人脸色。
中华新韵的诞生就是为了降低门坎,让更多的人参与旧体诗的创作。
虽然不强求用古韵,但是如果真得喜欢古诗词,一定要用古韵,因为使用是学习的最好方法。
不熟悉古韵,会影响欣赏古诗词,特别是欣赏格律诗和词时,往往“只得徐妃半面妆”。
很简单的例子,比如阅读《念奴娇赤壁怀古》时,不懂古韵,会误解为这首词不押韵。
关于现代人写诗真的需要押平水韵吗这个问题,我认为这个问题比较宽泛,要让人明白问题的实质,应该分成几种情况来回答。
第一,现代人写现代诗不需要押平水韵。现代诗讲究的是内在的韵律,不太讲究押韵。虽然也有押韵的,但似乎不是主流,所以谈不上使用平水韵。
第二,现代人写格律诗是否使用平水韵,也要看个人的爱好。一般情况下可用也可不用平水韵,是否用平水韵,没有规定。
第三,所谓韵,实际上指的是同韵母的字。古今汉字读音变化较大。现代人机械地套用平水韵去写格律诗反而不押韵,这点应该避免。
此外,现代人写格律诗完全可以用中华新韵,同韵和邻韵都可通押,应当说是一种进步。
以上系个人观点。如有不同意见,敬请斧正。
姑且认为你说的写诗是指写近体诗,比如律诗和绝句等格律诗,而不是指写现代诗。写现代诗显现应该押新韵。
写近体诗的格律是否应该以平水韵为准?
之所以产生这个问题,我认为是因为很多人没想明白另一个问题:格律的作用是什么?
当然是让诗读起来顺口,有节奏感、韵律感。比如近体诗一般平仄相间,读起来抑扬顿挫,不拗口。
那么,现代人读诗,是用现代的汉语还是唐代的汉语呢?显然是用现代汉语。
所以现代人写近体诗,我认为用新韵比较妥当,这样才符合格律和押韵的本质。
当然有的人用平水韵,这也是个人自由,只是写出来的诗读着可能会缺少一些节奏感和韵律感,在美感方面会差一些。或者有人用平水韵写诗一样有韵律感,这种水平更高,但我认为并无必要,无非是多加了一道镣铐而已。
或者有些人用方言写诗,比如吴语、粤语等,这些方言更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特征,比如有入声字等等。那就押方言的韵好了。
但是有人认为,写近体诗必须用平水韵,这就是泥古不化,不知变通了。
因为用什么韵完全是形式,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,而不能妨碍内容的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