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溥儒花卉大全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溥儒花卉大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吴昌硕简介?
我国近、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关键人物。诗、书、画、印四绝的一代宗师,清末民国时著名的国画家、书法家、篆刻家。吴昌硕、任伯年、赵之谦、虚谷被称“清末海派四大家”。
吴昌硕(1844~1927),他毕生写“石鼓文”,其书法得力于石鼓文甚多,凝练遒劲,独具个性。六十五岁时自题石鼓文临本时说:“予学篆好临石鼓文,数十载从事于此,一日有一日之境界。”
吴昌硕(1844年8月1日—1927年11月29日),初名俊,又名俊卿,字昌硕,又署仓石、苍石,多别号,常见者有仓硕、老苍、老缶、苦铁、大聋、缶道人、石尊者等。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(今湖州市安吉县)人。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、书法家、篆刻家,“后海派”代表,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,与任伯年、蒲华、虚谷合称为“清末海派四大家”。
他集“诗、书、画、印”为一身,融金石书画为一炉,被誉为“石鼓篆书第一人”、“文人画最后的高峰”。在绘画、书法、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,在诗文、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。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,齐白石、王一亭、潘天寿、陈半丁、赵云壑、王个簃、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。
中国画教学人言去吴取潘,若如此潘于何处生,当无根基矣。或可吴为体,潘为用。
缶翁如道德经,尽善。白石如礼记,尽美。当以缶善(散)石,或用石美缶,可以尽善尽美矣如维摩诘。
老缶作篆如溯急流,用尽力气,不离故处。白石则如平波荡桨,力柔而缓,随之释然。
老缶、白石难能同徽宗甚至溥儒的审美品格相论。前者是根植于民间,后者则是***高品,庙堂江湖之别。如米勒、梵高比之于达芬奇、提香,然各有至理,非类优劣。
白石印刀法源自天发神谶,篆法大开合,空间情感激昂。刀法不喜雕琢,不做不削,其画却心机用尽。钱君陶失于弱,陈大羽过霸悍。老缶画不喜雕琢,其印也难脱。其功全在汉印,朱文偶有奇态,然并无特出之作。白文多有可观之作,沉雄古厚,更见苍辣活泼,孟海公由其入汉,后专吴熙载,更添文态。来翁师缶,做之极矣。钱公奇才,清辣苍雄。
白石曾言李可染草书作画,强于他,其唯以楷而已,以此训其不能沉厚。试想若能沉厚又以草书入画当如之何,缶翁有画款文:草书之幻、糊涂草写枯藤,颇为自矜。
潘天寿早年山水全从陈衡恪出,失于狂,却胜于风,总未能沉厚妥帖。款文亦未出陈之围囿,添之以经亨颐、黄道周、沈曾植,惜未朴融,各做本体的延伸推进。至其晚年,唯画可道,书印已不能相称。老缶,齐翁亦如此,晚年再不操刀,毕竟印难久攻,耗精费神。书画则不然,养心安神。却难共进,何能相称。
——崔大有《胡画胡说》
吴昌硕(1844年8月1日-1927年11月29日),原名俊,俊卿,字昌硕,别号缶庐,晚年自称吴字,浙江安吉人,中国清末民初的篆刻家,亦工书法、绘画,与任伯年、赵之谦、虚谷齐名为“清末海派四大家”。他把书法、篆刻艺术融入绘画,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。他以篆笔写梅兰,狂草作葡萄,所作花卉木石,笔力敦厚老辣、纵横恣肆、气势雄强,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,虚实相生、主体突出,画面用色对比强烈。代表作有《瓜果》《灯下观书》等。
什么是中国传统国画?现在还有哪些重视传统国画的艺术大家?
首先得清楚什么叫传统,传统是指的传承与发展,只有传承学习的不配称传统,脱离中国东方文化的创新同样不配称传统。而国画是指中国东方文化特有艺术表现方式。再了解中国艺术发展史,从周到春秋战国,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,是符号化,抽象化,比如虎,就身体拉长,夸张,抽象,有如现代的商标,到唐,就是白描,又开始有向工笔设色,如吴道子的作品,又有五色牛,到宋,把工笔推到一高峰,同时又开始出现写意的萌芽,梁楷作品的喝醉的老头,到明,又出现一个天才徐谓开拓了大写意花鸟,八大山人又把大写意花鸟推到一高峰,到民国,张大千又临摹宋山水,荷花,的基础上开拓了泼彩山水,而解放后到现在虽然有许多学院,而培养不少学子,就没有出现一个真正开拓性的艺术家。所以解放后所有美院就是啥?我不想评,不服的,把作品拿出来辩,有人说潘天寿,但潘天寿不是解放后美院培养出来的,有人说吴冠中,吴冠中也是解放前的,有人说催如琢,那是什么狗屁,荷花的作品就是李苦禅十潘天寿的风格,什么玩样?体制问题,所有考美院百万分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都是文化课考不好的,不服吗,把高考成绩晒。这种的体制难出艺术家。所以我讲什么是传统什么是艺术,不要说普通人,就是美院的老师末必听得懂。怪谁?怪体制选拔问题。传统国画正确的概念是指学习和传承前人的基础上,有自己个人创造成分,个人鲜明的创造,大家明白吗,是创造,如高铁不是我们的创造,两弹一星也不是,杂交水稻,也不是,那么科学家对我们的民族很重要,也是我心中的英雄,但事实求是,都不是创造,创指"无"中生有,如我们有核武时,日本早被核武炸过了,我们有高铁,日本早有新干线了,等等,说艺术为什么扯科技,其实艺术和科学是一种道理,必须是创造,并且艺术和科学一样重要,是开拓了人对世界的认识,所以西方的现代文明发达是建立在欧洲文艺复兴。创造,创造,创造,重要的事情说三遍,传统=传承十创造!
传统国画与现代国画的区分就是书法与素描的区分,现代国画家学习美术大多数是从素描开始学的,高考进美院也是考素描,在以素描先入为主的基础上再学国画,自然会把西洋画的很多元素用在国画的创作中,这就是现在主流美术界中国画越来越没有传统味道的原因,从近年的全国美术展览上看到的国画作品,大多是全景构图,画幅巨大,好像不大不足以表现画家的情怀,整个画展看下来,感觉十分压抑,中国画没有了应有的意境,画家都在追求题材的大,忽视了中国画传统的世界观,忘记了中国画应该是含蓄的,应该给读者想象空间的,那种一览无余的全景式表现原来是古典油画的表现形式,用在国画中真的好吗?
传统国画是以书法为基础的,用线条造型的绘画形式,工具是笔墨纸砚,颜料是传统的矿物颜料和天然植物颜料,分为山水,花鸟,人物三科,都有工笔和写意之分,在绘画理论方面,有自己独有的体系,早在南北朝就有“六法”的说法,这种理论到现在依然适用,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,各个画派的不断出现,各种绘画理论不断完善,传统中国画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美学体系,有独特的***方法,就是散点***,对光影效果要求不高,在写意画中追求水墨的韵味,特别是大写意,追求一种水墨淋漓的效果,工笔画追求的是一种工细而不失灵动的意境,这些方面是与西洋绘画完全不同的,中国画也有写实的,但是,太写实就失去了中国画的艺术价值,齐白石说过“贵在似与不似之间,太似则艳俗,不似则欺世”,这其实就是对传统国画最好的解释。
现在致力于传统国画的***不多了,健在的一些老画家也到了耄耋之年,很多中青年画家都在开拓创新,真不知道一百年之后中国画会变成什么样,传统是否还能回归,这就要用时间来证明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溥儒花卉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溥儒花卉大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