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阿克苏种花卉基地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阿克苏种花卉基地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从阿克苏出发,自驾游独库公路,几月份走路途景色最美?路险吗?需要注意些什么?
独库公路通车时间为5月-10月,一年才有5个月,最佳旅游时间为夏季,盛夏七八月,可以沿路欣赏风景。
路还是很险的,请一定要注意路况还有当地发布的新闻。
还是要做好攻略,沿路的景点都要在地图上标注出来,到时方便前去,注意天气变化。
谢谢邀请!
从阿克苏出发,经库车到独山子区,全程770公里,收过路费75元,需要用时16小时左右。
独库公路每年6月上旬到中旬通车,10月封路。路上景色每个月份有差异,6月才开通时,由于山上气温还没有缓解过来,路边的积雪较多,山上的云雾大而且浓,最高气温可达38度以上,最低气温在0度左右,此时观雪景是最佳时机。因此如果想看大面积雪景,并与积雪合影留念,或是抓一把雪吃,建议开通就去。
如果怕冷,还想观光自驾,那就晚上一些,在8月以后去,绿草茵茵,河水潺潺,山花烂漫,鸟语花香。
独库公路之所以成为自驾游爱好的理想去处,不仅仅是一路美景,更加重要的是无惊险,只要不任性,不赶路,不疲劳驾驶,都不会出问题。自我感觉,比起禾木公路和伊昭公路的险都要小好多。
我已经于去年去过独库公路两次,要说需要注意的是,那就是安全。因为独库公路通车后,全国各地的自驾游者都纷至沓来,车很多,人很多。行车是一定按规定速度行驶,一般不要超车,如果遇到龟速,尽量在路宽,或是观景点、厕所等处赶到他前面去。山路弯弯,乔尔玛向南雨水多,路面湿滑,切记不可强行超车。再就是带些厚点的衣服裤子,不然在山上遇到美景,下不了车。
好了,希望满意。(图文原创)
从阿克苏到库车可以反走独库公路,这条路应该在六月份以后才能通行,具体什么时间可以通行请提前联系独山子交警大队询问相关情况。
这条路险不险看你开过什么样的路,这是个相对概念,如果平原、沿海没有山路行车经验的驾驶员来说那是相当险的路。就我们云南很多常在山里行车的人来说很平常,我之所以喜欢独库公路是因为路两边的绝美风景,更因为修筑这条路而献出生命的100多位***烈士,他们长眠在乔尔玛烈士陵园中,路过的时候尽量进去祭拜一下,也算是告慰他们在天的英灵。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条路禁止7座以上的客车通行。
汉代的西域36国都到哪儿去了,现在还有存在的吗?
随着历史的变迁,沧海都变成了桑田,汉代管辖之下的西域三十六国,自然也就不复存在。正所谓大浪淘沙,不知淘尽了多少沙子,但却可以数得清剩下的金子。
西域,一片充满神秘的土地,大国星罗棋布、小国林林总总,一城一地,一花一草,仿佛置身于世外的桃源。
我们习惯上把玉门关、阳关以西,葱岭(帕米尔高原)以东,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。而实际上,西域远比我们想像中要广袤、悠长的多。西汉时期,西域是指从玉门关、阳关以西,直至中亚、或更远的地方。远到难遇故人,远到绝望,远到只有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的孤独。
中原与西域联系密切,物资来往频繁,西域的玉石、马、骆驼,中原的铜器、丝绸等都是两地人民喜爱的珍品,因此贸易量很大。
秦汉以前,居住在甘肃河西走廊带的古老民族主要有塞种人、月氏人、乌孙人等,开始西迁于伊犁河一带。匈奴人崛起后,其势力不断向该地区扩张,塞种人被赶到了达罽宾(今克什米尔一带)、林循、捐毒(今帕米尔以北)一带;乌孙人则赶走月氏人,月氏人占领大夏人的地盘,最终乌孙人在匈奴人的帮助下占据伊犁河流域。从此这些民族开始定居于西域地区,并成为当地实力强大的民族。
通往西域有两条道路。一是西出阳关,过戈壁、沙漠、大盐泽(今罗布泊),途经鄯善地区(今新疆若羌一带),沿昆仑山、阿尔金山、祁连山北麓西行到莎车,这是通往西域的南道;另一条道出玉门关,通过白龙堆(今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之间的戈壁滩),经过车师前王庭(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古城)及尉黎(今新疆巴音郭楞),沿天山南麓顺着河西行到疏勒(今新疆喀什)为北道。
西域三十六国特指的是葱岭以内的一些小国家。分布于南道的国家,有娡羌、鄯善、且末、小宛、精绝、戎卢、扜弥、渠勒、于阗、莎车等。在北道附近安居的国家,有疏勒、尉头、温宿、姑墨、龟兹、乌垒、渠黎、尉犁、焉耆、危须、山国、狐胡。南北道以西的地方,有皮山、乌秅、西夜、子合、薄犂、依耐、无雷及南兜。天山山后有姑师、劫国。
从疏勒河往西走,翻越葱岭,可到休循、捐毒、乌孙、大宛(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)、康居(今锡尔河流域)、奄蔡(今顿河上游)。从莎车翻越葱岭后,可到大月氏(今阿姆河上游地区)、安息(今伊朗)、大夏(今兴都库什山西北地区)、罽宾、身毒等国。
西域诸国多数为定居生活方式,居民从事农业、畜牧业为主,有城郭庐舍。一般而言,这些国家人口都比较少,多数有几千人到两三万,少则有几百人,因此一城一国和现象很普遍。龟兹做为其中最大的一个国家,也不过八万人上下。这些小国设置了简单的军事机构,服从国王领导,军队也是半耕半兵。
汉武帝时期,为统领西域三十六国而设置了使者、校尉,汉宣帝改置都护,到元帝时又添设了戍己校尉二人,屯田于车师前王庭(今吐鲁番东)。哀帝、平帝时,西域分裂为五十五个小国。王莽称帝后,与匈奴关系恶化,西域诸国断决与王莽的新朝来往,并投靠匈奴。然而匈奴对诸国横征暴敛、肆意欺榨,西域诸国不堪重负,东汉建立后,纷纷遣使来投,请求汉王朝再次统领各国。刘秀忙于稳定国内局势无暇顾及,西域各国自乱阵角,进入混战。首先鄯善兼并了小宛、精绝、戎卢、且末等国,于阗则占据了渠勒、皮山,车师国出借机吞并了一些小国。
这玩笑有点大!所谓西域三十六国是指汉朝,新疆一带的西域诸国,其实际数量远远不止36个。这些国家,大的如乌孙、龟兹,人口近10万人,小的只有几千人,最小的单桓国,不到200人,规模也就相当于一个村寨。
西域诸国与中原文明的交流,自张骞出使西域开始,历经一千多年,慢慢并入中华文明的版图,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。
汉代西域36国与中原文明的融合,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,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代表性的人物。
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张骞,可以说没有张骞就没有中华西域历史。有意思的是,张骞出使的目的地并不是西域36国,而是更西边的大月氏国。他带去的使命也不是经济和文化交流,而是军事联合,对付共同的敌人匈奴。
这是一次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意插柳柳成荫的行程。张骞去的时候走的是北线,被匈奴人扣留了十年之久。回来的时候被迫走南线,以避开匈奴人的追杀,却收获了意外的成果——他掌握了西域36国的基本状况,绘制了地形图,并亲身体验了西域诸国的民风,为大汉与西域的交流,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此后,张骞再次出使西域,开辟了人类历史上最光辉夺目的“丝绸之路”,让中华文明的血脉,流入西域这片土地。
随着西域各国与西汉***的关系日益密切,乌孙、龟兹、若羌、焉耆、车师、康居等国,成为西汉对抗匈奴的重要政治力量。著名的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,就是带着这个政治目的,和亲乌孙的。
当然,西汉和西域的关系也不都是鲜花和掌声,匈奴人也竭力拉拢和胁迫西域诸国,以对付西汉***。这期间,杀戮、阴谋、背叛屡屡上演,但总的来说,西域诸国囿于实力弱小,不得不夹在汉匈之间左右摇摆。
随着匈奴被强悍的汉武帝打残,西域归汉的趋势越来越明显。神爵元年(公元前60年),汉宣帝下令,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,正式对西域实行管理,从此,西域各国成为大汉王朝的附属国。
郑吉成为第一任西域都护,代表西汉王朝,对西域各国行使管理权。西域都护府是有军队的,还拥有调动西域各国军队的权利。郑吉在任期间,多次平定各国之间的军事叛乱,及相互之间的攻伐,为我国西域安宁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这个时期,新朝皇帝王莽,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。西汉末年,随着国力的下降,汉帝国对西域的实际控制能力不断下滑,西域矛盾凸显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阿克苏种花卉基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阿克苏种花卉基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