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手绘花卉平涂方法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手绘花卉平涂方法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工笔国画,如何上色?
画工笔画主要是有熟宣纸,云母熟宣或熟绢,这两种纸张是专门针对工笔画的专用纸。画工笔画讲究的是线条流畅优美。
1,画工笔画第一步就是先要打好底稿,用绘图笔或碳素笔去勾勒图形,图形一定要勾勒的完美。
2,分染: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。手握两支毛笔,一支蘸色,另一支蘸水,要掌握好手握两支笔的交换灵活度,第一遍上色过程一定要是淡色。根据勾勒的图形,轻轻地分染,比如叶片上色的过程,一般是用花青做打底色或者是淡墨做打底色,分染叶子的同时,首先要留出它的叶筋部位,也就是工笔画技法讲的是留白处,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。
3,统染: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,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要求,往往需要几片叶子、几片花瓣儿统一渲染,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,称为统染,也就是说,打底色做完绘画过程干后,我们在用颜色去统然画面,也是统染的第一遍颜色。
4,罩染:再已经着色的画面上,重新照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。
5,提染:染色接近完工时用某种色小面积,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。
6,烘染:再说描绘的物体作为淡淡的渲染底色,用来衬托和掩映物体。
7,用接近写意的笔法,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,取灵动之意。处理背景和小型花卉的时候常用到此法。
8,斡染:将一块色彩像四周染开,画侍女图与工笔画绘制时也会用到。
9,醒染:在罩色过后色彩略显发闷的画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,你引出底色部分,重新使画面醒目。
恽寿平花卉册使用了什么的手法?
恽寿平(1633年-1690年),初名格,字寿平,号南田,又号云溪外史、白云外史,武进(今江苏常州)人。清代著名画家。他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,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。“没骨”写生花卉画法,作为中国花鸟传统画法之一,湮没了几百年。恽寿平大胆进行挖掘,“斟酌古今,以北宋徐崇嗣为宗,一洗时习,独开生面”。他创造性地恢复和发扬了“没骨”写生花卉的传统,给花鸟画坛注入了新的生机,使得“勾花点叶”派末流为之一扫,赢得了众多的追随者。
恽寿平在其《画跋》中说:“没骨牡丹,起于徐崇嗣,数百年其法无传。余为古人重开生面,欲使后人知所崇尚也。”他创造性地发展了“没骨法”,这一画法的产生,引起宫廷贵族、朝野名流的竞相仿效,在常州一带甚是风行,开创了“没骨写生花卉”一派,即“常州画派”。
“没骨法”是“不用勾勒,则染色无所依傍”之法。恽寿平用色,既不是传统的写意平涂,也不是单纯地色彩渲染,而是对色、水、粉、意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,将成熟的山水画技法、写意花鸟画技法运用到“没骨法”花卉写生上来,以达到自己所追求的“曲尽造物之妙”的效果。
“没骨画”最高妙的地方就在于如何用水,这一点使恽寿平极大地发展了“没骨画”技法。他根据花卉的特性、生长季节和时间变化,恰当地***用水晕的表现手法,从湿润到枯竭,将花卉的生长变化巧妙又恰到好处地描绘在画面中。不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,他的水晕方法使色与水交替晕染,浑然天成。水本无色,而在他的笔下,水能变成无数种颜色。恽寿平在题画中说:“得笔法易,得墨法难;得墨法易,得水法难”,其花卉写生正是在这个最难点上取得了突破。恽寿平的花卉画,还追求“笔不到处”的无色之色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手绘花卉平涂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手绘花卉平涂方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