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工笔花卉的讲解方法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工笔花卉的讲解方法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《工笔花卉技法》中提到的勾线使用的“红毛笔”指的是什么笔?
毛笔分很多种 有一些工笔写意都可以用 比如羊毫 最普遍的就是白云
工笔需要用到 勾线笔:点眉 衣纹 红毛 兔颖 等等很多 有兼毫(羊毫和狼毫 兔颖和狼毫)有纯狼毫
染色笔:大白云 中白云 小白云 羊毫质软 工笔需要三矾九染 用羊毫能够有效的保护纸张不受损
写意可以用羊毫 兼毫 狼毫 不过就是要用大号的笔 因为要泼墨 皴擦 小笔出不来效果
买毛笔 建议买善琏笔厂的 价位低 品质也不错 如果有机会去北京 就去趟琉璃厂 好毛笔很多 不用买太贵的 需要什么就买什么就可以 质量应该都可以
唐卡和国画工笔的区别?
唐卡是来自西藏地区。应该是属于绣品。唐卡艺术曾经给许多进藏的旅行者带来震撼。唐卡是在纸上或者布上,经过彩缎织物装裱之后的宗教卷轴画。国画工笔和写意画相对,是细致入微的画法
有区别。
一、唐卡和国画工笔绘画中原色与渐色使用的差异:
1、彩绘唐卡的画面中往往呈现出色彩艳丽,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。这与其独特的赋色原则是分不开的。唐卡绘画中,偏好于对饱和原色的直接使用。原色(也称第一次色),即红、黄、蓝三种颜色,是不能由其它色彩调和出来的,认为是最纯净和最鲜艳的颜色。在唐卡绘画中,三原色的使用比较普遍,画面中经常使用对比强烈的红、黄、蓝等颜色,给观者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。
2、国画工笔画的赋色则趋向于典雅沉着、清新朴素。在传统工笔画中,使用的较多的是经两种原色调和而成的间色。传统工笔画视设色为绘画语言的符号之一,非常注重对色彩的运用,整个画面追求的是一种和谐而富有美感的理想化装饰意趣。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块面对比较为自然清新,形成统一的色调。这是汉地传统绘画所特有的处理方法,画家在设色时注重色彩的格调,追求古厚沉着、雅致明快的效果。
二、唐卡和国画工笔绘画着色技法上的差异性:
1、彩绘唐卡着色有着相当程度的规范性,一般着色有两种方法,一为重彩,一为淡彩。其步骤为:先根据大体的色调铺好整个画面的底色,然后再逐次绘制画面中的背景,如天空、山川、花草、云雾等等,绘制景物一般是根据各自不同的色彩进行平涂。一次只能上一种颜色,一般是先上深色后浅色。接着是绘制画面当中的主体人物形象,如诸佛、菩萨等。多***用平涂与晕染相结合的方法,由此表现出形象的体积及较大程度上保持了色块的原有鲜亮色彩。
2、国画工笔画主要为勾填法、勾勒法、没骨等主要画法。勾填法即先用墨线勾出形象的轮廓,再紧挨着墨线染色,着色深浅与墨色深浅一致。勾勒法先用淡墨勾勒轮廓,然后层层上色,以色彩压住墨线,最后以色线再次勾勒。
综合上述唐卡和国画工笔是有区别的。分享到此。
油彩静物画和工笔花卉画……反映了东西方对自然审美的哪些差异?
东西方文明的格局就是世界文明的形态现实,在艺术领域上的成就也有着本质的不同,各领***于人心。
西方绘画植根于古希腊的立场,着重自然模仿与形式美,热爱大自然,陶醉于现世的美丽;眷念于物象的光、色、空气。为了这个追求,一切静止状态下的器皿、食物、动物标本等都能成为画家笔下的研究表现的对象;画家通过色彩关系、明暗关系、体积结构、空间位置,再现眼前逼真的景象,传达出对物质的渴望。
东方的中国绘画操作者是知识分子、是诗人,其文化底蕴深厚,他们对自然物像的驾驭是建立在直观世界上的精神寄托与释放。其花鸟画的艺术形态是“气韵生动”,追求的就是文人精神的生命节奏。“形”字中的三撇,如同三个灵动飘逸的羽毛,这羽毛就是中国画造形的线条主干。它的美就是力线律动的空间感觉。若状物生动,譬如中国画绘一枝竹影,几叶兰草,纵然不画背景环境,而一片空间,宛然在目,风光日影,如绕前后。又譬如八大山人画鱼,在一张白纸的中心勾点寥寥数笔,一条极生动的鱼,别无所有,然而顿觉满纸江湖,烟波无尽。
中国人画兰竹,不象油画家画静物,须站在固定的位置,依据***法画出。他是临空地从四面八方抽取那迎风映日偃仰婀娜的姿态,舍弃一切背景,甚至于捐弃色相,参照月下映窗的影子,融会于心,胸有成竹,然后画点纵横的线条,写字的笔法描出它的生命力神韵。
这一静一动,一科研探究和一文人志趣,有着决然不同的品味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工笔花卉的讲解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工笔花卉的讲解方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